什么是矮小症
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环境下,按照规范的儿童生长曲线,明显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的平均身高的儿童。矮小症一部分是由于器质性疾病引起,另一部分是非疾病因素引起的。前者主要包括生长激素缺乏、性早熟、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及颅脑肿瘤等;而非疾病性致病因素中,除遗传、营养状况外,还与当下不少儿童存在的运动时间少、睡眠不足、营养摄取不均衡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也是导致患者最终身材矮小的重要致病因素。
家长应每3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若发现孩子在班级站队总是排在前三名,或比同龄孩子矮5至10厘米,就应引起注意,最好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进行体格检查、血样检测、骨龄检测、遗传学分析和影像学检查等相关检测,查找孩子的生长潜力及影响其身高的原因,并根据病因接受相应治疗。一般来说,4岁至青春期前每年增长4厘米至5厘米。人类生长速度第二个高峰期:进入青春期(开始出现第二性征)后。因性激素的协同作用,每年可增长5厘米至6厘米,后期性激素使骨骺逐渐闭合,生长速度骤减直至停止生长。
孩子长得矮,首先要及早明确原因,4岁到青春前期进行干预治疗疗效最佳。 矮小症多数是可以防治的,包括无明显原因而身材偏矮者。矮小症防治的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1、对儿童应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及时记录生长发育中的身高,并对其进行分析。
2、要加强和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使其生长发育处在一个良好的营养基础上。
3、积极防治慢性病。多种慢性疾病的有效治疗可避免和减轻矮小症的发生。
4、使儿童有一个很好的心理、社会、情感氛围。
5、纠正内分泌激素异常。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低下是产生矮小的常见原因。
6、软骨发育异常主要是维生素D缺乏或作用不全,从而造成体内钙磷代谢失调,进而影响骨骼发育。补充鱼肝油、钙剂、常晒太阳及补充维生素D或用活性型D3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