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体质测定与科学健身指导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中心概况新闻中心监测动态矮身材监测科学健身体质与健康运动锻炼专家团队政策法规联系我们
监测信息
联系我们

 

四川省体质测定与科学健身指导中心


详细位置示意图




地址:成都市交子北一路88号10楼1026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596617

 

028--85553106

 

 MSN:hezhongtao@msn.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监测信息 > 活动动态 >
2014年四川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四川省体育局  2014/3/16  浏览 5071 次


2014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幼儿、成年人、老年人部分)


    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决定于2014年开展第四次全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确保本次监测工作在我省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充实并完善我省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了解我省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配合完成《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评估任务,为制定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一)“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办公室设在四川省体育局社会体育处(见表1、表2)。

    (二)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四川省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另定)。

    (三)各市(州)应建立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表1  2014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方沛元

四川省体育局巡视员

副组长

陈万鹏

四川省体育局社会体育处处长

索  波

四川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

李玉强

四川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

成  员

徐  华

四川省体育局社会体育处副处长

张志刚

四川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

蒋雪莲

四川省科技厅社发处副处长

侯前所

四川省民委社会事业处副处长

舒建明

四川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副处长

阳  恺

四川省财政厅文资办副主任

苏  兰

四川省农民体育协会副秘书长

谢仁兴

四川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处副处长

姚  杰

四川省统计局社会科技处处长

黄小立

四川省总工会宣教部部长


 表2  2014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联络员名单

李培毅

四川省体育局社会体育处调研员

刘世明

四川省教育厅体卫艺处主任科员

黄建芸

四川省科技厅社发处副调研员

王继承

四川省民委社会事业处主任科员

楚作东

四川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主任科员

邓彦宁

四川省财政厅文资办副主任科员

李也萍

四川省农民体育协会

王  刚

四川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处主任科员

黄  宏

四川省统计局社会科技统计处

李  瑛

四川省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

 

三、监测网络与任务

    沿用2000年我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建立的监测网络开展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成都市、自贡市、广元市为国家监测点,其余市(州)为省级监测点。原则上不改变各地原有的监测网点,若个别原乡村抽样点现变为城镇,则受试对象依然视为农民,各市(州)监测网点如有变化,须上报四川省体育局批准方可执行。

    (一)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

    1.拟制全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培训全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

    3.协助维护监测器材、发放数据登陆书、工作手册和软件;

    4.指导、监督、检查全省(市、州)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5.编印全省监测工作简报,宣传、指导开展监测工作;

    6.收集、整理、保存全省监测工作音像资料;

    7.验收、汇总、统计全省(市、州)国民体质监测资料,并协助国家监测点向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报送数据登录书;

    8.研究分析全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向四川省体育局报送监测结果;

    9.完善和管理全省(市、州)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及相关资料档案。

    (二)市(州)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

    1.拟制本市(州)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培训本市(州)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组建监测队,开展监测工作;

    3.宣传监测工作,收集、整理、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

    4.检查、验收、汇总监测队送交的数据登录书,并将数据登录书内容录入软件并报送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三)监测队必须具备的条件

    1.每队至少拥有15名以上培训合格的检测员(至少3名女性);

    2.配备四川省体育局统一提供的体质监测器材;

    3.必须有医务保障,确保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4.应配备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工作者和熟练操作电脑的人员。

四、监测对象与抽样

    (一)监测对象

    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对象为3-69周岁的四川省公民(不含7-19周岁人群),按年龄分为幼儿(3~6岁)、成年人(20~59岁)和老年人(60~69岁)三个年龄段。

    监测对象要求身体健康,发育健全,无先天、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瘫痪、聋哑、痴呆、精神异常、发育迟缓等),以及急、慢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具有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具有基本的运动能力。

    (二)类别与样本量

    1.幼儿分为城镇幼儿、农村幼儿两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四类样本。以每岁为一组,四类样本共计16个年龄组。每个市(州)每一年龄组抽样50人,总样本量为800人。全省幼儿总样本量为16800人。

    城镇幼儿是指父母拥有非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城镇的幼儿;

    农村幼儿是指父母拥有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农村的幼儿。

    2.成年人分为农民、城镇体力劳动者和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三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六类样本。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20~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55~59岁),六类样本共计48个年龄组。每个市(州)每一年龄组抽样50人,总样本量为2400人。全省成年人总样本量为50400人。

    农民是指拥有农业户口、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

    城镇体力劳动者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从事体力工作的人员;

    城镇非体力劳动者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从事脑力工作的人员。

    3.老年人分为城镇老年人、农村老年人两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四类样本。     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60~64岁、65~69岁),四类样本共计8个年龄组。每个市(州)每一年龄组抽样50人,总样本量为400人。全省老年人总样本量为8400人。

    城镇老年人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城镇的老年人;

    农村老年人是指拥有农村户口,本人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

    各市(州)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样本总量为3600人,全省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总样本量为75600人。

    (三)抽样原则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原则抽取监测对象。本次监测的抽样点应以2010年监测时的抽样点为基础抽测样本,根据实际情况可微调或增补。

五、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体质检测和问卷调查两部分。

    (一)检测指标

    坚持监测工作延续性,保障数据的科学性、历史可比性的条件下,须与2010年保持一致(表3).具体指标如下:

                 表3   检测指标

 

 

 

检 测 指 标

幼儿组

(3-6岁)

成年人

老年人

(20-39岁)

(40-59岁)

(60-69岁)

 

 

 

 

 

身高

坐高

 

 

 

体重

胸围

腰围

 

臀围

 

皮褶厚度

 

 

安静脉搏(心率)

血压

 

肺活量

 

台阶试验

 

 

 

 

 

 

 

 

 

 

 

 

 

立定跳远

 

 

 

网球掷远

 

 

 

坐位体前屈

10米折返跑

 

 

 

走平衡木

 

 

 

双脚连续跳

 

 

 

握力

 

背力

 

 

 

纵跳

 

 

 

俯卧撑(男)

 

 

 

1分钟仰卧起坐(女)

 

 

 

闭眼单脚站立

 

选择反应时

 

注;● 表示该年龄组测试此项目

 

    (二)问卷调查内容

     1.幼儿问卷

    (1)幼儿出生时体重

    (2)幼儿出生时身长

    (3)幼儿出生时胎龄

    (4)幼儿出生后四个月内喂养方式

    (5)父、母亲出生日期

    (6)父、母亲身高

    (7)父、母亲体重

    (8)父、母亲受教育程度

    (9)父、母亲的职业类型

    (10)幼儿在家中的日常体力活动情况

    (11)是否上幼儿园

    (12)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日常体力活动情况

     2.成、老年人问卷

    (1)受教育程度

    (2)职业类型

    (3)工作单位的性质

    (4)主要的工作场所

    (5)所在单位(村)是否有体育健身活动补贴

    (6)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是否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包括健身路径等)

    (7)通常情况下,您使用的交通方式和时间

    (8)通常情况下,您工作时的状态

    (9)通常情况下,您在闲暇时间的体力活动情况

    (10)是否患有下列疾病(经医院确诊)

    (11)过去一年中是否参加过体育健身活动

    (12)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频度

    (13)平均每次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

    (14)体育健身活动时的身体感受

    (15)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项目

    (16)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因

    (17)影响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障碍

六、监测经费

    (一)省财政将四川省体育局本级所需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经费列入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体育事业专项资金预算。

    (二)各市(州)负责安排本地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所需经费。

七、监测器材

    (一)本次监测工作使用由四川省体育局统一配发的体质监测器材一套,各市(州)根据实际情况对监测器材进行必要的补充。同时,对已有器材应及时进行维修、更换。

    (二)各市(州)使用的监测工作手册、数据登录书、数据录入软件和体质评价软件由四川省体育局统一配发。

八、工作进度

    (一)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4月)

    1.2014年2月底前,四川省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下发《2014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2014年3月底前,四川省体育局进行监测器材招标,并购买、制作数据登陆书、工作手册及录入软件、评价软件。

    3.2014年3月底前,各市(州)制定并向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报送本市(州)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包括组织领导、监测网点、监测队人员、培训时间、监测时间、工作流程、经费落实情况等详细内容)。

    4.2014年4月中上旬,四川省体育局举办“第四次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技术骨干培训班”。

    5.2014年4月中下旬,四川省体育局将监测器材、数据登录书、工作手册及录入软件、评价软件发放到各市(州)监测点。

    6.2014年4月底前,各市(州)自行确定现场培训本地测试人员时间,完成本地监测工作人员的集中培训。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将根据需要派专家前往现场协助培训及指导。

    (二)测试阶段(2014年5月~8月)

    1.各市(州)可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等情况,在此期间自行确定测试时间,测试自开始之日起,须在3个月内完成本市(州)所承担的监测任务,国家监测点须在2个月内完成所承担的监测任务。

    2.四川省体育局根据各市(州)的测试时间,将组织人员在测试现场进行质量监控及检查、督导。

    (三)数据处理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

    1.2014年9月底前,国家监测点(成都、自贡、广元)将数据登陆书及监测工作总结报送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将汇总国家监测点的数据登陆书报送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2.2014年9~11月,各市(州)整理数据登陆书、录入数据、撰写监测工作总结。

    3.2014年12月底前,各市(州)将数据光盘及监测工作总结报送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4.2015年2月底前,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完成全省监测数据的检查验收、统计,并将结果报送四川省体育局和四川省统计局。

    (四)总结阶段(2015年5月~2016年6月)

    1.2015年1月-8月,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组织撰写《2014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2.2015年9月底前,四川省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召开监测结果发布会。

    3.2015年9月~2016年1月,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组织撰写、出版《2014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4.2016年2月~2016年7月,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组织撰写、出版《2014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研究报告》。

九、工作要求

    各市(州)体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组织和开展好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一)高度重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加强领导,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周密组织实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

    (二)加强宣传,扩大监测工作影响,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积极筹措经费,为监测工作提供保障。

    (四)为各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五)加强监控,规范操作,确保数据质量。

    (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七)为抽样测试对象进行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服务。

 

[返回上一页]
 

备案序号:蜀ICP备12032253号   体育学院实习生联盟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联盟网
咨询电话:028-85596617 /028-85553106-208  Email:hezhongtao@21cn.com   MSN:hezhongtao@ms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