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后易陷入哪些误区? 如今,体检越来越受重视,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更不重视体检后该做什么。不少人要么拿着体检报告,对上面的数字和加减号一头雾水,却懒得找医生问个究竟?要么在查出问题的时候忧心忡忡,甚至病急乱投医。 专家指出,体检只是收集健康资料的手段,体检后进行积极的健康管理才是体检的最终目的,否则你不仅白花钱,还会面临突得疾病不知所措的境地。 ■案例大观 忽视体检报告结果一命呜呼 案例一:某单位退休职工体检,有位67岁老人胸片发现小结节,体检报告上明确要求进一步检查。但老人拿到报告后根本没看一眼就放在抽屉里。数月后因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后诊断为“肺癌”,错过了治疗的机会。 案例二:某单位处长连续做了三年体检都没有发现器质性变化,却在第四年突然查出尿毒症。翻开往年的体检报告才发现,原来在第一年的报告里已有“苗头”,且数据逐年上升,每年的报告都明确要求他到肾科做进一步检查,然而他却从来没有留意过医生的报告建议。 专家解析:“现在很多人逐渐重视体检,但却忽略了体检后应该干的事。其实,体检只是对身体某一个特点时期部分状态的描述,即健康资料的收集手段,后续的健康管理才是最终目的。” 符力主任告诉记者,如果要对健康真正负责,无论是体检中心还是个人都应更关注健康的“上游管理”:包括心理、运动、营养、睡眠、食物链、环境、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药物等方面的干预。“换句话说,体检的真正意义在于早发现问题,让专业人员来‘管理’他们的健康。若等到查出病来再干预,像案例一、二中的那位老人和处长一样,可能已经太迟了。” ■特别关注 体检后不能蒙查查一定要重视体检报告 不少人重视体检,但不重视体检报告上的数据:要不事不关己,认为体检过程比结果重要;要不似懂非懂,对指标的含义一头雾水。医生提醒,陷入“体检后误区”者一定要重视看体检报告。 误区一:不懂体检报告无所谓别麻烦医生 体检后要认真阅读体检报告,了解自己的需求,查看报告是否提示了某方面的问题,是否有警告标志。“看体检报告不只是看字面上的数据,还要看字面下的含义。即便没查出什么问题,也不代表你很健康!” 符力主任指出,看体检报告不只是看有没有病,还要看有没有得病的风险。报告是静态的,人是动态的。体检反映的只是当下的状况,即使数据在正常范围内,但并没有反映其上升或下降趋势。 因此,拿到检查结果应该积极咨询医生,并将个人的家族病史、生活习惯、食物耐受等信息告知医生,积极配合体检中心的健康管理。医生不仅可以结合你个人的生活习惯、家族遗传以及其他相关指标来分析、提醒你,给你有用的建议,还能告诉你,你所检查的项目是不是齐全。 误区二:数据在正常范围内代表身体没问题 “指标未超出正常值,不代表绝对正常。”符力主任指出,目前,大部分体检指标的设定是根据疾病标准而非健康标准来定,换句话说,体检指标正常只能说明身体状况达到60分的及格标准,却不能说明身体是健康的。 此外,指标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血脂、胆固醇指标的正常值标准仅仅针对健康人群,但对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人来说,这样的数据可能就是一个危险的状态。” 也就是说,未查出问题者切勿大意:若身体不舒服可向医生咨询,考虑检查项目是否有偏漏、是否该增加检查项目;此外,在医生建议下继续保持好习惯,改掉坏习惯,让身体更健康。同时,可将个人及家庭每年的体检报告保存好,建立属于自己和家庭的“健康档案”。 误区三:数据与参考值不同肯定有病了 “指标数据不在正常值内,也不代表一定有病,例如你休息不好转氨酶会增高。”符力主任指出,体检指标的数据是统计学根据大样本定的通用指标,没有包括“小概率”事件。所以广义来讲是一个提示性指标,并不是所谓“金标准”的诊断指标。尤其内分泌指标总是随着个人生活习惯、身体状态、环境而不断波动,需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才能确诊。 当然,已查出问题者须做好随诊,需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复诊,分析比对所有检查结果才可确诊;确诊后若需治疗,应及时就医勿拖延。 误区四:体检单说身体异常赶紧自己抓药 “自己抓药,可能偶尔会撞对,但更多时候会耽误病情。”符力主任指出,体检指标间具有相关性,比如指标显示肝功能不正常,但患者并不知肝功能与哪些其他器官功能(指标)相关,不知引起异常的原因是什么,故用药只治标不治本,并不是有针对性的治疗。“指标所描述的状态以及相关指标,只有医生才能看得出来,非专业人士不要自作主张买药。” 最好接受医生与专业管理中心的指导,从心理、运动、营养、睡眠、食物链、环境、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八方面进行“健康干预”。 ■健康提醒 价格再高的体检也不能保证找出所有病 由于所选体检项目不一定齐全,检查手段也带有一定局限性,即使做价格最高的体检也不能保证找出所有的病。体检并不是一劳永逸,今年检查未发现异常,不代表未来永远正常,因此只有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常规体检才能防患于未然。 符力主任提醒,45岁以上人群、有家族病人群、“三高”人群,高风险行业从业者,如常年处于灰尘、化学环境等高风险环境的煤炭工人,做身体检查更不容马虎;文字人员、高层管理者等工作压力大的人群,还可进行心理检查。 符力主任同时提醒,体检报告不可随意丢,病人可带上往年的体检报告,请医生一起解读,重视医生提出的各种干预、预防和治疗措施。 ■更多热点 体检要盯住“四高” 针对体检的常见问题,黄晓红副主任医师和麦韵屏副主任医师作了详细解析。 问题一:高血压 Q:这次体检血压高,但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不知以后会有什么后果? 黄晓红: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会有自觉症状: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后颈酸痛。测量血压时应该在安静环境至少休息5分钟,若发现血压升高,应随后多量几次且记录结果,并由医师确诊;必要时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一旦确诊需到心血管专科治疗。 应对:气功练习。宜用顺呼吸法,不宜用停闭呼吸法。气功练习每天至少1次,每次30-45分钟。 问题二:高血脂 Q:体检发现血脂(甘油三酯1 .98)超出范围了。请问超得多吗?会有什么后果? 黄晓红:血浆甘油三酯<1 .7 mmo l/ l为理想;1 .7 -2.3m m ol/l为临界;> 2.3m m ol/L为过高。因此1 .98属于亚健康状态,高血脂是引起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冠心病(包括心肌梗塞、心绞痛及猝死)、脑梗塞及周围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 应对:走跑锻炼。抬头挺胸收腹、双眼平视、肩部放松、肘部弯曲约90度走跑。有效运动时间应达30-60分钟。每天1次,每周5天。 问题三:高血糖 Q:体检测出高血糖,是怎么引起的?会不会得糖尿病啊? 麦韵屏:引起高血糖的原因包括饮食不合理,或其它疾病引起的高血糖,如冠心病。此外,血糖检查前若食用大量甜食,会出现血糖高,这属于偶然高血糖。排除以上原因后,则极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若查出血糖高,需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血糖。一旦确诊是高血糖,应找出原因,对症治疗。 应对:糖尿病中年患者可快步走3-5公里,每次45-60分钟;而糖尿病老年患者可做太极拳。 问题四:高尿酸与痛风 Q:医生说我尿酸高,建议一周后复查。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麦韵屏:目前国内通行的血尿酸水平正常标准范围,男性在178-416μm ol/L,女性在148.5-357μm ol/L.由于每个人体内酶的活性不同,尿酸稍高或稍低并不一定代表不健康。若男性尿酸水平接近400μm ol/L,女性接近360μm ol/L,建议3个月内复查一次,若尿酸水平没有上升趋势,则不必太过担心。若尿酸水平高于标准,却未发生关节疼痛等症状,这是处于高尿酸血症期,此时应注意相关的生活干预,预防痛风发生。 应对:痛风病人可吃嘌呤少的食品。包括面条、蛋糕等精白或强化的谷类、谷类制品及面粉制品、乳类及制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