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增高营养战略 营养攻坚3阶段 1、婴儿期 宝宝出生后,即进入身高突增的高峰时间段,直到1周岁,平均可长高23~25厘米。其中上半年的速度最快,每个月增高约2.5厘米,下半年稍缓,每个月平均增高值在1.5厘米左右,到1岁时身高可达75厘米,相当于出生时(平均50厘米)的1.5倍。 食谱要点 宝宝生后第一年呈现出高速、快速、一般等3种生长速率,对应的食物形态也有3种:即出生1~3个月的液体食物,出生4~6个月所需的泥糊状食物和出生6个月以后的固体食物。 液体食物阶段 婴儿出生后至3个月,属于高速生长期(身高的年增长率在11厘米以上),需要富含营养的食物,只有母乳能担当此任。没有母乳或不能用母乳喂养者,可用接近母乳的配方奶代替。 泥糊状食物阶段 指生后第4、5、6这3个月,抓好这3个月的喂养,不仅能给宝宝充足的营养,而且通过咀嚼,对于舌系带的发育,语言、认知、动作的发育,甚至对于性格、气质的养成及潜能的发挥,都有良好的作用。就身高而言,处于快速生长期(身高的年增长在5~11厘米)的宝宝,光吃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已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但牙齿尚未萌出,消化功能未发育完善,所以就处于供需矛盾状态中。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加入泥糊状食物,如肉泥、菜泥、水果泥等。 固体食物阶段 孩子出生6个月以后,需要逐渐向固体食物,均衡膳食的喂养阶段过渡。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用吃奶了,只是婴儿的生长发育需要添加营养均衡的固体食物。 2、断奶期 母乳喂养一般持续到10~12个月,即应改吃普通膳食了,但这需要逐渐过渡,约需半年左右时间,故1~1.5岁称为断奶期。此阶段宝宝由母乳向普通膳食转变,胃口消化功能还来不及适应,致使养分摄取跟不上生理需求而拖发育的后腿。 食谱要点 ① 用牛奶、羊奶等奶制品与粥类逐渐取代母乳,尤其要注重安排富含增高养分的食物。选择高蛋白食物,尤其不要疏忽瘦肉、鱼类、牛奶、鸡蛋等动物蛋白。 ② 钙、铁、锌等矿物元素供给充足。 ③ 除非宝宝肥胖,否则不要过分限制脂肪性食品,更不可吃素。 ④ 不要冷落富含维生素的柑橘、胡萝卜、菠菜等新鲜蔬果。 ⑤ 纠正宝宝厌食、挑食、偏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 ⑥ 食物品种多样,比例均衡,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3类食物的比例(按重量计算)保持在1:1.2:2.4。 3、黄金生长时段 研究显示,5月份是宝宝一年中生长最快的月份,平均可以长高2厘米左右,比其他月份要快1倍多。每年9月份,天气由热转凉,成为补偿宝宝在夏季因炎热而遭受的营养损失之最佳时机。抓住这两个时间段,强化营养供给,也有助于长高。 食谱要点 有关专家的研究显示,小米、荞麦、脱脂奶、蚕豆、花生、油菜、芹菜、番茄、草莓、牡蛎、动物肝、鸡肉、海带等有一定的促高作用。另外,俄罗斯的医学专家发现,常吃野菜的宝宝平均身高高出一般孩子5%。反之,咖啡、糖食、脂肪、碳酸饮料、快餐食品等已被证明为有害于身高,应尽量减少食用。 营养战略2大“友军” 宝宝的长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单靠营养“单打独斗”难以如愿,需要多项配套措施,包括良好的睡眠、适宜的运动等。 1、 睡眠 促进长高的激素名叫“生长激素”,在睡眠中分泌量最大(22时到凌晨1时的分泌量占全天总分泌量的20%~40%),而生长激素对人体各种组织尤其是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能刺激骨关节软骨和骨骺骨生长,被誉为长高的“催化剂”。生长激素分泌得越多,身材就长得越高,加上体内各种营养素的合成也是在睡眠过程中完成得最好,故睡眠充足的宝宝较睡眠少者长得高。 2、 运动 运动可增进食欲,提升睡眠质量,有助于骨骼、肌肉的发育。此外,运动能使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提速,这恰恰促进了身高的增长。因此,小宝宝可在父母帮助下多做抬头、翻身、爬行等练习,大宝宝可选择轻松活泼、自由伸展和开放性的项目,如游泳、舞蹈、羽毛球、乒乓球、单杠等。但是那些负重,收缩或压缩性的运动,比如举重、举哑铃、拉力器、摔跤、长距离跑步等,对身高增长不利,不宜多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