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高:让科学“说话” 权威声音 四类原因导致“矮小” 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和家族性矮小一般不需治疗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马军教授说,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从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1年;第二次发生在青春发育初期,处在生长速度高峰时一年可达10~12厘米,男孩增幅更大。约在女17~18岁,男20~22岁左右,身高停止增长。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在机体与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遗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可能性,环境条件决定了生长发育的速度及可能达到的程度。另外,体育锻炼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可全面加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改善大脑的控制和指挥能力,促进生长发育。 据北京协和医院儿科鲍秀兰教授介绍,矮小的原因分为几类:一类是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这类儿童表现为儿童期身材矮小,青春期猛长,性成熟出现时间晚,成年身高正常。第二类是遗传因素导致的家族性矮小。第三类是由于出生低体重(临床称为“小样儿”)导致的矮小。第四类是由于疾病原因导致的矮小,主要有呆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垂体侏儒(生长激素缺乏症)以及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等。此外,慢性营养不良和先天性心脏病、呼吸道疾病、贫血、肾脏病、感染等均可引起小儿生长障碍。 鲍秀兰教授说,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儿童和家族性矮小儿童一般不需要治疗,因为有些药可使骨骺早闭合,生长潜力耗尽。这两类矮小儿童要注意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合理饮食,经常运动,充足睡眠,因为运动后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正常人的生长激素分泌呈脉冲式,主要在夜间睡眠出现。 治疗“矮小”务必对症 骨骺未融合者用激素或药物可能影响正常生长,甚至导致糖尿病。鲍秀兰认为,对于疾病导致的矮小,要分清病因,如需用生长激素等药物,应严格对证治疗。比如,生长激素缺乏者,要做生长激素药物刺激试验,生长激素低于正常水平者才能确诊。对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的患者临床证明使用生长激素可使患儿身高增加。而对于引起矮小的全身性疾病,应及时治好这些疾病,尽快使小儿恢复正常生长发育。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史轶蘩院士表示,包括生长激素、性激素等在内的不少激素都与生长和青春发育有关系,这些激素多少都可能会影响身高,但这些激素只是起到“驱动剂”的作用,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足够的营养、运动、休息等,激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通常在临床上,激素只是用于治疗一些脑垂体出现问题导致激素分泌不足的病例,盲目采用激素促进身高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像生长激素,它除了有促进身高增长的作用以外,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会降低糖耐量,甚至会导致糖尿病。因此,如果身材过高或过矮,都要去医院查明原因,不要觉得身材太矮就盲目地打生长激素,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到医院诊断是否矮小一般要测骨龄,医生常告诉家长孩子骨骺闭合或没有闭合。那么骨骺与身高有什么关系?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季成叶教授说,身高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骨干之间的骨骺增长,骨骺的增长早期主要体现在小腿和大腿上,到了青春期的后期,就是高中这个阶段,主要体现在脊柱,这时候脊柱的增长,如果注意锻炼和营养的话,还能继续增高4~6厘米。 针对增高产品大肆泛滥的情形,马军教授说,如果骨骺完全融合,即使使用激素或药物也不能使骨骼生长,也就不能使身体长高,而如果骨骺没有融合,使用激素或药物可能影响正常生长程序或规律。 正确看待身高 谨防卖增高“药物”“仪器”的人耍手段偷梁换柱 史轶蘩院士告诉记者,一个人的身高有很多因素来决定,对于个体而言,只要没有影响身高的特殊疾病存在,那么他的身高就应该认为是正常的;只要身高没有影响到正常的智力、健康和工作学习能力,就没有必要过于焦虑。 一些专家说,他们经常接诊服用过所谓“增高药物”或使用过“增高仪器”的孩子,这些孩子不但没有长高,还花费了很多冤枉钱。首都儿科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孙淑英说,不久前她接诊了一位女孩,家长执意要看片子,一问才知,孩子在一家“生长发育中心”拍过片子,“专家”拿来一张片子,可家长一眼看出这根本不是自己孩子的片子。“他们告诉我孩子骨骺没有闭合,还有长高的空间,让我买他们的药。” 专家表示,一定不要轻信广告中增高药或增高仪器的夸大宣传,要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去检查。 官方发布 保健食品宣传增高功能全是违法 针对目前保健品市场上出现的许多增高产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从没有审批过具有增高功能的保健食品,所有宣传具有增高功能的保健食品广告均为虚假宣传。 这位负责人明确表示,保健食品目前仍按照卫生部公布的27种保健功能进行受理和审批。据悉,增高功能并不在这27种功能范围之内。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从2005年开始,保健食品广告必须经过审查后方可发布,严禁未经审批擅自发布和篡改审批内容的保健食品广告。而国家有关部门也将把虚假保健食品广告作为商业欺诈进行专项整治。他提醒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保健食品关于增高功能的宣传,一旦有疑问,可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查询该种产品的功能是否经过审批以及广告内容是否符合审查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