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体质测定与科学健身指导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中心概况新闻中心监测动态矮身材监测科学健身体质与健康运动锻炼专家团队政策法规联系我们
监测动态
联系我们

 

四川省体质测定与科学健身指导中心


详细位置示意图




地址:成都市交子北一路88号10楼1026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596617

 

028--85553106

 

 MSN:hezhongtao@msn.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监测动态 > 研究报告 >
2007年四川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报告(摘编)
  2012/12/15  浏览 1718 次

 

2007年四川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报告

 

四川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何仲涛

 

一、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及结构

 

根据调查,2007年全省有32.1%(2830万)的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其中,男性为33.2%(1516万),女性为31.0%(1314万)。城镇居民中54.9%(1175万)的人参加过体育锻炼,乡村居民中只有24.8%(1655万)的人参加过体育锻炼。与全国调查数据比较,我省在2007年参加过体育锻炼的人数远远高于全国水平。

 

我省不同年龄组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呈现出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特点。1619岁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为44.7%,70岁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低,为20.2%。与全国调查数据比较,1649岁年龄段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比例均超过全国,而507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比例则明显低于全国。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比例分别是:大专及以上71.3%,高中(中专)53.7%,初中32.0%,小学(含私塾)15.7%,文盲或识字不多10.0%。

 

从事不同职业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分别是: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74.3%,专业技术人员44.5%,办事人员75.5%,商业服务人员47.9%,农林牧渔水利人员10.6%,生产运输操作人员39.2%,无职业人员38.3%,其他人员36.4%。

 

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及结构

 

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称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简称经常锻炼)。

 

按此标准统计,2007年四川省城乡居民中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3.7%(含在校学生)。其中,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中达到经常锻炼标准的人数,占全省16周岁及以上总人口的6.5%;男性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是6.3%,女性是6.7%;城镇居民有12.7%达到经常锻炼的标准,乡村居民为3.1%,城乡差异较大。与全国调查数据比较,我省城乡居民中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低于全国(8.3%)平均水平,女性略好于男性。

 

年轻人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较低,3039岁年龄组人数比例仅为4.6%,而中老年人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高,5059岁年龄组达到8.7%。在2069岁年龄段,呈现出随年龄增大,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逐步上升的趋势。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中经常锻炼比例分别是:大专及以上15.3%,高中(中专)11.5%,初中6.3%,小学及以下4.8%。受教育程度与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成正比。

 

从事不同职业人群经常锻炼的比例分别是: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10.6%,专业技术人员6.4%,办事人员19.3%,商业服务人员8.4%,农林牧渔水利人员2.0%,生产运输操作人员3.4%,无职业人员10.1%,其他人员4.2%。

 

三、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特征

 

1.体育锻炼的频度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不同锻炼频度的人群分布是:每月不足118.9%,每月至少一次,但每周不足119.8%,每周1222.2%,每周3411.8%,每周5次及以上27.2%。

 

从年龄分布来看,我省中青年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较低,如2029岁年龄段,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低于2次(含2次)的人数比例达75.1%;而老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较高,如60岁以上人群每周参加5次及以上频度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50%以上。与全国调查数据比较,其趋势基本一致,存在总体体育锻炼频度较低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省城乡居民体育锻炼的整体水平。因此,增加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是提高健身效果的重点。

 

2.体育锻炼的时间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省城乡居民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60分钟的人数比例最高,为48.3%,其次有29.2%的人体育锻炼时间在60分钟以上,而不足30分钟的人数为22.5%。与全国调查数据比较,我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略好于全国水平。

 

从年龄分布来看,各年龄组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在3060分钟的人数比例均最高,50岁后,各年龄组人群的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延长,每次锻炼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与全国调查数据比较,其趋势基本一致。

 

3.体育锻炼的强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四川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以中等强度的人数比例最高,为48.2%,其次为小强度,为37.7%;还有14.1%的人体育锻炼时强度较大。

 

从年龄分布来看,随年龄增大在体育锻炼时采用小强度的人数比例逐步增加,由1619岁年龄组的19.5%,增加到70岁以上的55.6%。中等强度的人数比例随年龄增大逐步有所下降。而参加体育锻炼时采用大强度的人数比例随年龄增大明显出现下降,由1619岁年龄组的18.4%,下降到70岁以上的7.4%。与全国调查数据比较,其趋势基本一致,但随年龄增大在体育锻炼时采用小强度的人数比例变化明显。

 

4.体育锻炼的项目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健身走跑步作为主要锻炼项目的人数比例最高,分别占总人数的50.9%和34.2%,其他依次为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登山骑车篮、排、足球舞蹈游泳健身操户外健身器械(健身路径)跳绳、踢毽力量训练武术等。与全国调查数据比较,前3项完全一致,其它项目略有变化,锻炼项目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从年龄分布来看,1619岁人群主要参加的锻炼项目是:跑步(61.6%)、篮、排、足球(45.7%)、乒乓球、羽毛球、网球(30.7%)和健身走(27.3%);50岁以后人群主要是健身走,占各年龄组比例在62.5%~84.2%范围之间。与全国调查数据比较,基本相同,只是参与人数的百分比更高。

 

5.体育锻炼的场所

 

我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公路及街道旁为主要锻炼场所的人数比例最高,为16.6%,其他依次为广场自家庭院或室内单位或住宅小区体育场所住宅小区空地公共体育场馆自然区域公园其他健身会所

 

40岁以下的年龄人群主要在公路或街道旁、自家庭院或室内、单位、住宅小区以及公共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随年龄增大在公路或街道旁、住宅小区空地、广场和公园锻炼的人数比例升高,在公路或街道旁进行锻炼的各年龄人数比例明显上升,而到公共体育场馆的人数比例明显降低。

 

与全国调查数据比较,我省城乡居民在选择体育锻炼场所时有明显差异,他们更趋向于选择公路或街道旁广场,且随年龄增加其比例明显增高。而全国调查数据选择最多的单位或住宅小区体育场所,在我省仅排列在第4位。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3.6%的人到收费体育场所锻炼(至少1/月)。选择收费在510/次的体育场所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为31.0%,其他依次为“5元及以下/“1130/“3150/等。与全国调查数据比较,我省城乡居民只要极少数人能够规律性的到收费体育场所进行锻炼,同时选择以低收费为主,超过11/次的标准后其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45.0%的人选择离住地或单位在1000以内的锻炼场所进行锻炼,选择10002000以内的距离为30.9%,选择20003000以内的距离为12.3%,选择3000及以上距离的为11.8%。这反映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在选择体育锻炼场所时呈现出就近的特点。但距离超过3000后,锻炼者对距离的选择无明显差异。

 

6.体育锻炼的形式

 

调查显示,我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是与朋友、同事一起,占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46.8%。其次是独自与家人在一起进行锻炼。与全国调查数据比较,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与比例基本一致。

 

随年龄增大以独自的形式进行锻炼的人数比例由1619岁年龄组的24.3%,逐渐提高提高到70岁以上组的43.9%。如而以与朋友、同事一起的形式进行锻炼的比例由1619岁组的63.6%,下降到70岁以上组的35.4%。

 

四、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1.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调查显示,全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28.7%),增加体力活动(20.8%)和消遣娱乐(18.2%)。其他依次是:减压、放松,减肥,健美,提高运动技巧,社交等。

 

随年龄增大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人数比例逐渐提高,由1619岁年龄组的21.1%,提高到70岁以上组的89.9%;而以增强体力活动为目的的人数比例由1619岁组的62.9%,下降到70岁以上组的31.2%。但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人数比例在各年龄组基本一致,稳定在30%~40%之间。

 

与全国调查数据比较,我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而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力活动

 

2.接受体育锻炼的指导

 

在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有30.3%的人接受过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其中接受体育教师(教练员)指导的人数比例最多,为14.1%,其次为其他相关专业人员[4]、其他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所占比例均在46%左右。还有1.3%的人依照参考资料进行体育锻炼。

 

接受体育锻炼指导者的年龄分布特点是,青年人群接受指导的较多,中老年人接受指导的较少。如,1619岁年龄组为65.5%,其中,有54.0%接受体育教师(教练员)指导。40岁以后各年龄组人群接受指导的人数比例在13.4%~32.1%,明显低于青年人群。

 

与全国调查数据比较,均有三分之一的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接受过健身指导,但接受过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比例较低,仅为4.1%,应该引起体育主管部门高度的重视。

 

3.获得运动技能的途径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我省城乡居民有62.8%的人通过自学掌握运动技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比例。在学校里获得运动技能的有25.1%,参加社会短训班从事过专业训练的分别为4.9%和2.3%。此外,4.8%的人是从其他途径获得。

 

从年龄分布来看,29岁以下的人群更多的是在学校里获得运动技能,而30岁以上的人群则主要是通过自学获得运动技能。

 

4.参加体育锻炼的障碍

 

调查显示,全省城乡居民中,因为没时间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为27.2%,其他依次是:缺乏场地设施缺乏组织指导没必要参加没兴趣身体弱,不宜参加等。

 

在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因为没时间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为26.9%,其他依次是:缺乏场地设施20.5%)、缺乏组织指导15.5%)、没必要参加没兴趣身体弱,不宜参加等。

 

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也是没时间,占17.5%;其次是缺乏场地设施16.9%)和其他12.9%)。

 

由此可见,没时间、缺乏场地设施和健身指导仍然是当前妨碍全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五、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70.9%的人有过体育消费。全年人均消费水平为630元,全年消费总额在99元以下的为37.4%,在100499元之间的为37.0%,在500999元之间为12.8%,在10002999元之间为10.6%,另外,有2.2%的人在3000元以上。年轻人人均消费水平最高,如,2029岁年龄组的人均体育消费为844元。此后,随年龄增大消费水平持续下降,维持在424元~510元之间。与全国调查数据比较,有过体育消费的人数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消费金额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消费项目来看,用于购买运动服装的人数比例最高,为90.0%,其他依次为购买体育器材、订阅体育报刊和购买体育图书、支付参加体育锻炼的场馆费用,以及观看体育比赛费用等,基本是以实物型消费为主。

 

从消费金额来看,支付体育锻炼场馆费用的人均消费最高,为773元,其他依次是购买运动服装,观看体育比赛费用,购买体育器材,订阅体育报刊和购买体育图书等。

 

六、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

 

1.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乡村

 

2007年全省参加过体育锻炼的城镇居民(54.9%)与乡村居民(19.4%)人数比例相比,差异明显,城镇居民比乡村居民高出35.5个百分点。随年龄增大,城镇居民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略有变化,而乡村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城乡差异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这表明,我省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实际参与程度均明显高于乡村居民。

 

2.城镇居民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乡村居民

 

从城镇和乡村居民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来看,城镇居民是乡村的2.3倍,差异较大。城镇居民随年龄增大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呈明显升高趋势,而乡村居民则基本保持不变。

 

3.城镇居民在正规体育设施的场所进行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乡村

 

城镇居民在广场、住宅小区空地、单位或住宅小区体育场所进行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乡村居民。而在公路旁、街道边和自家庭院或室内进行锻炼的则是乡村比城镇高,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在自家庭院或室内中进行体育锻炼的,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高15.1个百分点。而与全国调查数据比较,最大差异在于我省城乡居民均选择公路旁、街道边作为主要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

 

4.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高于乡村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城镇居民有74.1%的人有过体育消费,乡村则为67.7%,城镇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水平为733元,而乡村为447元。

 

城镇居民支付购买运动服装和体育书刊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乡村,而乡村购买体育器材的人数比例则高于城镇。城镇居民除购买体育器材方面,其他各项体育消费的人均水平均高于乡村。

 

综上所述,自我国政府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特别是筹办北京奥运会以来,我国及我省城乡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显提高,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显著增强;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项目已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且多选择就近的公共场所参加体育锻炼,显现了近年来建设群众身边体育健身场地的成效,特别是健身路径的推广,极大方便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为居民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供了有效保障。另外,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继续提高,加快了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的进程,为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查同时表明,目前我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中依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仍然很低,大多数人没有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2、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激增,使得绝大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而缺乏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3、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的缺乏仍然是影响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4、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仍以自发性为主,部分活动内容不能吸引更多居民更持久地参加;

 

5、居民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依然缺乏有效的科学指导和知识普及,降低了锻炼的针对性和效果;

 

6、体育锻炼的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居民体育消费以购买体育用品等实物消费为主;

 

7、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差异依然存在,且有加大的趋势。

 

[返回上一页]
 

备案序号:蜀ICP备12032253号   体育学院实习生联盟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联盟网
咨询电话:028-85596617 /028-85553106-208  Email:hezhongtao@21cn.com   MSN:hezhongtao@ms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