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体质测定与科学健身指导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中心概况新闻中心监测动态矮身材监测科学健身体质与健康运动锻炼专家团队政策法规联系我们
监测动态
联系我们

 

四川省体质测定与科学健身指导中心


详细位置示意图




地址:成都市交子北一路88号10楼1026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596617

 

028--85553106

 

 MSN:hezhongtao@msn.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监测动态 > 研究报告 >
成都市居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探讨(摘编)
  2012/12/15  浏览 2441 次

 

成都市居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探讨(摘编)

 

王茹 李纪江 黄玫梅

 

1 研究对象与方法(略)

 

2 结果与分析

 

2.1幼儿体质现状

 

2.1.1身体形态

 

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城镇还是乡村,成都市幼儿男女身高、坐高、体重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步升高,男性幼儿测试值均高于女性。城乡对比发现,男性女性每个年龄段城镇幼儿身高、坐高、体重三个指标测试值均大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显著型。

 

城镇幼儿围度和皮褶厚度均要大于乡村幼儿,且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进一步分析,城镇幼儿BMI和克托莱指数分别为16.04176,而乡村幼儿两项指标分别为15.39162,城乡差异具显著性,说明城镇幼儿的身体充实度和发育水平要好于乡村幼儿。

 

2.1.2身体机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安静心率呈下降趋势,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乡村幼儿安静心率平均值96/分,城镇幼儿安静心率平均值105/分,两者差异具显著性。

 

2.1.3身体素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身体素质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除坐位体前屈外,其余指标测试成绩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坐位体前屈均值从3岁的10.1cm下降到6岁的9.3cm

 

18%3岁幼儿在进行走平衡木测试时采用了横走的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6岁幼儿这一比例下降到了4%,且走平衡木时间也大大缩短。

 

城乡对比分析发现,总体来看,城镇幼儿身体素质要好略于乡村幼儿,但是城乡差异并不明显。其中乡村女性幼儿立定跳远成绩要好于城镇女性幼儿,差异具显著性。

 

2.2成年人和老年人体质现状

 

2.2.1身体形态

 

分析结果显示,成年以后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男性、女性的身高分别由20~24岁的168.0157.1,下降到65~69岁的160.6150.1。男性身高的这种生理性下降较为平稳,而女性在55~59岁间下降幅度较大,60岁以后趋于平稳。成年以后,随年龄增长,体重总体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女性体重45~49岁达到峰值57.0kg,男性体重在30~34岁达到峰值66.6kg。男性体重总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成年人20~54岁呈现出“M”型,中间的低点出现在35~39岁年龄段,55~69岁人群呈现出型,高点出现在60~64岁年龄段。

 

由于成年人身高、体重不同的变化趋势,造成成年人体型从纤细型桶型转变,各部位围度和皮褶厚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且腰围、腰部皮褶厚度增长幅度最大,这些现象提示,随年龄增长,身体脂肪逐步呈中心型分布趋势。

 

男女性臀围年龄变化曲线在30~34岁出现交叉点,随后女性臀围一直增加,而男性臀围呈现波动现象,稍有下降; 50~54岁之前,男性腰围均大于女性,随后趋于一致,男性略小于女性。这些现象提示,女性35岁以后身体脂肪堆积的主要部位是臀部,而男性身体脂肪堆积的主要部位在腰腹部。

 

BMI的年龄变化曲线也能看出成年人体型变化的特点。结合BMI判断标准,将受试者BMI进行分类比较,发现40岁之前,男性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女性,40~50岁男女性肥胖率无明显差异,而50岁以后女性肥胖率、超重率均高于男性。

 

城镇与乡村成年人比较,身体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来看,城镇成年人各形态指标均值均要大于乡村。其中城乡身高差异具显著性,男女平均差异为2.5cm2.4cm。进一步分析发现,20~29岁和60~69岁城乡人群身高差异并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城乡身高差异主要体现在30~60岁人群。

 

2.2.2身体机能

 

机能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从血压变化来看,呈逐步上升趋势。35岁以后,收缩压、脉压变化幅度明显增大,提示是人体心血管机能开始发生较大变化的年龄。

 

肺活量峰值出现在20~24岁,随年龄增长逐步下降,至65~69岁肺活量总体下降了18%。肺活量/体重指数总体来看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是40岁以后的下降幅度要小于40岁之前。由于肺活量与体重成正相关,所以肺活量/体重指数40岁后下降幅度的减小与该年龄段人群体重下降幅度小于肺活量有关。成年人台阶指数随年龄呈上升趋势,但是进一步对运动结束后恢复期的心率恢复率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心血管的实际恢复能力呈下降趋势。

 

机能指标男女对比发现,男女肺活量差异具显著性,女性肺活量平均为男性的64%,各年龄段基本保持稳定。各年龄段肺活量/体重指数男性均大于女性,且差异具显著性。台阶指数女性大于男性,但这种差异无明显年龄变化特征。

 

城乡对比结果显示,城镇人群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大于乡村人群。而台阶指数城乡无显著性差异。在对城镇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机能指标对比中发现,城镇体力劳动者肺活量、肺活量/体重和台阶指数均好于城镇非体力劳动者(P0.01)。

 

2.2.3素质指标

 

随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力量素质在45岁之前基本都处于一个稳定期。男性和女性握力分别在40~44岁和30~34岁达到峰值,分别是43.3kg25.6kg。女性握力下降年龄较男性推迟了5岁。握力体重变化趋势与握力绝对值较为一致。40岁之前,背力呈上升趋势,背力/体重指数基本保持平稳,说明人体躯干力量在此年龄段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纵跳、上肢肌肉耐力水平的俯卧撑(男)和1分钟仰卧起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反映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总体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45~49岁年龄段,值为+4.8cm。男性和女性坐位体前屈年龄变化趋势不太一致,男性随年龄增加下降,而女性表现出和总体较为一致的趋势,最低值的出现比总体提前10岁。男女性不同的变化趋势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闭眼单脚站立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且在25岁以后,下降趋势更加明显,与峰值相比,男性和女性下降幅度分别达到了72.8%78.3%。女性闭眼单脚站立出现两个平稳期,20~29岁和50~59岁。选择反应时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上升速度要大于女性。

 

男女比较发现,如图2所示,女性肌肉力量要明显小于男性。女性握力、握力体重、背力、背力体重和纵跳只分别达到了男性的58%66%53%62%63%。其他素质中,柔韧素质女性好于男性,反应时男性要好于女性。35~50岁年年龄段女性闭眼单脚站立好于男性,其他年龄段男女无明显差异。

 

城乡比较显示,城镇成年人闭眼单脚站立、反应时均好于乡村成年人(p0.01),其他素质指标城乡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将城镇人群分为城镇体力劳动者和城镇非体力劳动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城镇体力劳动者握力、握力/体重、背力、单脚站立平均值均好于城镇非体力劳动者(p0.05)。

 

2.2.4体质综合评价

 

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达到合格及以上等级者,合计分别为80.2%74.7%91.6%,不合格率分别为19.8%25.3%8.4%,成年人不合格率高于理论分布值,而幼儿和成年人优秀率低于理论分布值。

 

男女比较,幼儿女性优秀率高于男性,不合格率低于男性,构成比差异具显著性(p0.01),成年人和老年人各等级分布基本一致,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城乡比较发现,城镇幼儿优秀率高于乡村;城镇成年人、老年人优秀率和良好率均要高于乡村人群,且乡村成年人、老年人不合格率要高于城镇人群,构成比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

 

2.32005年体质监测结果比较

2.3.1幼儿

 

2005年成都市监测结果相比,幼儿体型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幼儿的身高有小幅度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在身高有所下降的情况下,2010年幼儿体重较2005年有所增加,BMI和克托莱指数均较2005年有所上升,提示与2005年相比,幼儿身体充实度的有所增加。

 

2005年成都市监测结果相比,除坐位体前屈有小幅度提高,10折返跑无显著差异外,幼儿其他素质指标下降幅度较大。其中立定跳远和网球掷远成绩分别下降了12%15%,双脚连续跳成绩下降幅度甚至达到了40%。走平衡木时间由2005年的7.63秒下降到2010年的14.59秒。进一步分性别、年龄段进行对比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除了坐位体前屈有所提高,提高幅度最大为6岁男性,达23%,各年龄段其他素质指标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2.3.2成年人

 

2005年成都市成年人监测结果相比,2010年成都市成年人身体形态发生了如下变化:身高较05年有小幅度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体重较05年增加了2.2kg,男性和女性体重增长幅度基本一致。由于身高、体重的这种变化,造成BMI、克托莱指数的增加,提示2010年成都市成年人身体充实度较05年有所增大。

 

成年人男性和女性腰臀比都较05年有所增加,男性腰围增加幅度要小于女性,而臀围下降幅度要大于女性。与05年相比,女性上臂部、肩胛部和腹部皮褶厚度分别增加了51.7%31%55.5%,而男性肩胛部和腹部皮褶厚度增幅30.3%14.9%,且上臂部皮褶厚度下降了3.4%。以上分析结果说明女性形态的变化较男性更为明显。

 

部分机能指标较05年有所改善,男性和女性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了10%8%3%9%。但肺活量和台阶指数较05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分别7%9%左右,且以5岁一个年龄段对人群进行分类比较发现,每个年龄段肺活量和台阶指数都有所下降,与0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幅度较大的年龄段是35~39岁和55~59岁,下降幅度分别达10%12.2%;台阶指数下降幅度较大的年龄段是30~39岁和55~59岁,下降幅度为10.8%10.5%

 

大部分素质指标与05年相比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指标是反映男性上肢、肩背部肌肉耐力的俯卧撑,下降幅度达15%,其次是闭眼单脚站立,下降幅度12%。握力有小幅度上升,但是由于体重的增加,所以握力体重指数与05年无显著性差异。女性1min仰卧起坐提高明显,20051min仰卧起坐平均值为8/分,而2010年平均值提高到20/分。

 

2.3.3老年人

 

2005年相比,2010年成都市老年人上臂部、肩胛部和腹部皮褶厚度稍微增加,大部分身体形态指标变化并不明显。进一步对城镇和乡村数据分析发现,城镇老年人身高、体重、围度指标、BMI2005年相比有小幅度下降,而乡村老年人身高、体重、围度指标、BMI却有所上升。乡村老年人皮褶厚度增幅大于城镇老年人。

 

2005年相比,成都市老年人机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其中肺活量提高幅度达11%,收缩压和舒张压mmHg分别下降了5%9%。其中城镇老年人机能指标提高幅度均大于乡村老年人。

 

2005年相比,除闭眼单脚站立之外,成都市老年人其他素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坐位体前屈,2005年成都市老年人坐位体前屈均值为2.2cm2010年提高到了6.5cm。对不同性别两年度城乡监测指标闭眼单脚站立均值分别比较发现,乡村老年女性下降幅度最大,且两年度乡村女性该指标均值差异具高度显著性,提示乡村老年女性平衡能力下降更值得关注。

 

3 结论

 

3.1 总体来看,2010年成都市居民体质水平较2005年有所下降。2010年成都市幼儿和成年人体质综合评价各等级人数比例均较05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老年人则有所提高。

 

3.2 幼儿和成年人身体形态指标较2005年有不同程度增加。不同年龄段不同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幼儿和成年人都表现为身高有所下降,而体重有所增加,成年人围度和皮褶厚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老年人身体形态与2005年差异并不明显。

 

3.3 身体机能和素质较2005年有所下降。其中幼儿素质指标方面坐位体前屈有小幅度提高,其他素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成年人肺活量、台阶指数下降幅度分别是7%9%,除了1min仰卧起坐明显提高,大部分素质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3.4 肥胖程度有大幅度增加。随年龄增加,肥胖率呈现出增加后下降再增加的趋势。肥胖率在40~45岁年龄段达到第一个峰值,与200545~49岁达到峰值。成年男性和女性,老年男性和女性肥胖率分别为8.9%8.4%10.7%14.6%,而2005年这一比例仅为4.3%4.9%8.2%13.7%

 

3.5 城乡人群体质状况无显著性差异。城镇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身体形态指标均高于乡村人群,差异具显著性。但是城镇和乡村人群在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个别单位表现出乡村人群身体素质好于城镇人群。

 

[返回上一页]
 

备案序号:蜀ICP备12032253号   体育学院实习生联盟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联盟网
咨询电话:028-85596617 /028-85553106-208  Email:hezhongtao@21cn.com   MSN:hezhongtao@msn.com